事情是 7 月 3 日发生的,没看过新闻的小伙伴还是先看一眼新闻:
气不气?很气!
揪心不揪心?非常揪心!
但是,按照老规矩,这种类型的社会热点,科视点的观察员小队是从来都是不追的,原因也简单,那就是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在大多数时候含科量都不高,术业有专攻,所以,这类话题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参与。并且,这类话题还有可能惹来一个“为 XX 洗地”的标签,得不偿失。
不过,几天过去之后,这件事情的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首先是央视新闻在一开始就给事件定了性,说这是一次“违规使用添加剂”造成的铅中毒事件。然后,又有不少媒体把“添加剂”一词,替换成了“食品添加剂”。这两个词让事件再次出圈爆火,引发了一场关于添加剂的全社会大讨论。
01被污名化的食品添加剂既然谈到了食品添加剂,那我们可就要说两句了,因为食品添加剂这个概念,完全可以用科学的视角说道说道。
每次发生这种恶性公共事件的时候,愤怒的公众总是会自动地把复杂的问题简化,然后把注意力瞄准一些目标明确的靶子。这种现象叫做简单归因。而违规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一个完美符合这一条件的靶子。对于这次幼儿园血铅异常事件,目前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幼儿园为了让糕点看起来好看,用含铅的工业颜料替代了食用色素,导致了孩子的铅中毒。
在这场食品安全引发的风波里,食品添加剂几乎成了“有毒”的代名词。但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错误观念。食品添加剂可背不动毒害孩子的这口大锅?
现代食品工业根本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我们吃的面包、喝的饮料、用的酱油,里面都有它的身影。它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或者满足防腐、保鲜、改善加工工艺等多种需要而存在的化学物质。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都是食品添加剂的成员。
我们国家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遵循着五大原则。
第一是安全性。所有食品添加剂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确保在推荐的适用范围内使用时,对人体健康不会构成危害。这也是食品添加剂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第二是必要性。就算食品添加剂无害,就算使用上符合规范,依然也要遵循非必要不使用的大原则。比如说,预制菜在封装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高温灭菌工艺,所以预制菜里根本不存在细菌等有害微生物。这样,预制菜里也就没有任何必要添加防腐剂了。
第三原则是适量性。就算某种食品添加剂用量很大也没有安全隐患,也必须在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小剂量下使用。说白了,就是不管添加剂有多安全,能少用就少用。
第四原则叫做公开性。这里的公开,说的是对于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范围和限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必须定期更新公布相关标准,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
第五原则叫做可识别性。意思是预包装食品必须明确标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做到让消费者能够清晰辨识。
看了上面这五大原则,不知道你有没有产生一个疑问:到底是哪一种添加剂被违规使用了,违规到什么程度,才能产生如此恶劣的公众事件呢?
答案是,没有任何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做到让孩子们出现铅中毒事件,违规使用也不行。因为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中,没有一种是含铅的。
这就是食品添加剂不能背这个黑锅的原因所在。
我估计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反驳说,人家央视也没说食品添加剂啊,人家说的是“违规使用添加剂”。那么,既然说违规使用了添加剂,那就应该说明确,添加剂到底是什么物质,合规使用的规定是怎样的,违规又用了多少?而综合当前此次事件的所有信息,也没有明确指出到底是哪种添加剂违反了什么规定,一切都很含糊。
02工业颜料替代说的漏洞有人说,这是幼儿园方面为了节约成本,用油漆类的工业颜料替代了食品色素,造成了中毒事件。这个说法看似合理,其实也非常可疑。
原因很简单,工业颜料不能吃,这是全社会的基本常识,把不能吃的东西往孩子的食物里加,这不是节省成本,这就是投毒了。幼儿园再黑心,多半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更别说,颜料和油漆这种东西,就算给食物增加了颜色,但在口感上是减分的,加了油漆的馒头,大概率不会被孩子喜欢。更别说食用色素的价格已经便宜到超乎想象,染色能力也比颜料和油漆强的多,幼儿园就算是黑了心,执意要往馒头里加油漆,动力何在呢?
讲完逻辑,我们再来分析几组数据。
新闻里说,幼儿园的很多食物都非常鲜艳,是后厨违规添加了彩绘颜料。调查取样发现两份留样的三色红枣发糕和玉米卷肠包的铅含量分别为 1052 毫克/千克和 1340 毫克/千克。后者超过了国家安全标准的 2600 倍。
大家震惊之余有没有想过其中不合理的地方?
根据规定,我国对颜料、涂料中的可迁移铅含量的限制为 90 毫克/千克。也就是说,即便这个发糕是完全用颜料制作的,它的铅含量也不过就是 90 毫克/千克而已。而事实上,由于色素具有极强的着色能力,所以就算把发糕染得极为鲜艳,需要的色素也是极少的。在使用粉末形态的食用色素时,一般添加量会低至 0.01%,也就是一公斤发糕中,只需要添加 0.1 克食用色素就能完成着色工艺。按照商用食用色素的平均价格,给 1 公斤发糕染色的成本大概也只要 1 分钱。就算每天小朋友能吃掉 100 公斤发糕,就算替代食用色素的颜料都是白来的,一天也只能省区区 1 块钱。你可以假设幼儿园已经坏透了,但你不能假设幼儿园不会算账。为了一天省一块钱而投毒杀害小朋友,这事儿可能性真的不大。
再回到发糕含铅量 1340 毫克/千克这个数据上,我觉得更大的概率是新闻搞错了数据的单位。如果食物中的铅真的超标,更可能的数值是 1340 微克/千克,而不是 1340毫克/千克(1 毫克=1000 微克)。要知道,1340 毫克已经不是微量物质了,这东西如果放在发糕里,那肯定是会咯牙的。所有这些,都是这则新闻的疑点。
03追寻真相比寻找坏人更重要现在看来,食品添加剂违规添加的说法,是无法自洽的,而食物中的铅含量数据也存在着诸多疑点。再加上本应该很客观的血铅检测数值,天水当地口头通知家长的数值与西安医院的检测报告相差了几十倍,这些相互矛盾的信息都在给我们提醒:比起寻找坏人,我们更应该积极寻找问题的真相。
悲剧的发生,让我们很容易自然而然地凭借情感锁定一个自己早已憎恨的凶手。然而殊不知,当我们建立一个错误认知的同时,真正的凶手可能正在逍遥法外。
对孩子的爱,不仅仅需要温度,更需要科学的精度。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益通网配资-益通网配资官网-在线股票炒股配资门户-在线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